Mittwoch, Juni 29, 2005

小城不眠



每年六月本城举行街节(Straßenfest),今年是24日傍晚开始,27日午夜结束,街节期间,内城纵横捭阖人如鲫涌,吃的,喝的,听的,看的,应 有尽有。唯有城中居民叫苦不迭,一位朋友抱怨说,头一个晚上直到凌晨两点才得入睡,不是喧闹鼎沸的人们和音乐开了恩,而是老天爷可怜见下起了雷暴雨。。。

sfest Posted by Hello

中青在线:上海飘摇在暴风雨中(之三)


picture 3 Posted by Hello

中青在线:上海飘摇在暴风雨中(之二)


picture 2 Posted by Hello

中青在线:上海飘摇在暴风雨中(之一)


picture 1 Posted by Hello

Christkönigskirche (基督圣王教堂)40周年庆

1965年6月26日小城的 Christkönigskirche (基督圣王教堂)揭幕,这些日子教
堂里的人正庆祝40周年。

在下不是信教的人,为什么这个周年庆一直挂在我的心上?因为那儿有个乒乓之家
(Tischtennistreff),每周星期二下午11点到18点半聚会,如今据说也有了5年
历史。自从在下与家人3年前偶然发现这个去处,我们就成了它的常客。

乒乓之家的负责人是 Maria ,以前肯定是运动员出身,在下跟她交手的话,必是
落花流水翦羽而终。

打乒乓的地点是教堂的礼堂,一字排开,可排放5个标准桌子。除此以外还有两三
个小桌子,类似在下上小学那会儿的课桌那么小,在那上面打球,就好像回到从前
做小学生时的年代,那时候就是在课桌上打乒乓球。

主要帮 Maria 的是一些个退休老人,星期二那天会把乒乓之家的广告牌挂出去再
收回来,也打上个把小时球,最后是把乒乓球桌子,器具以及球收好,再把地上搞
干净。在下一般是最后一个半小时才去,并和老人们一起搞最后的整理和整洁工
作。。。不到公司里忙得实在走不了,在下星期二去打哪怕半个小时的球也舒坦。

和在下练手最多的要数 Giesela 老太,别看她年纪不小,打起球来可不让小年
轻,对乒乓球的爱好能让她每周二一个下午雷打不动地泡在礼堂里,跟她一个小时
过招以后,在下基本上就运动量够了,其实还都是她进攻,在下只疲于奔命耳!当
然我们也可谓棋逢对手。。。有一次瞅准机会反攻,把她也调动得左冲右突起来,
她嘴巴里咕噜了一句话实在让人笑喷了饭:“可不敢让我这个老祖母这么着奔来跳
去喔!”

还有一个远道而来的 Helmut ,每次至少得开半个小时的车才能赶到。第一次结识
并和他交手时,他简直可以说是战战兢兢,以为在下是来自中国的什么专业球员,
哪知道在下其实黔驴一只,程咬金一个,而他毕竟是在某俱乐部里打球的!每次他
要一来就要拉着在下打比赛,当然他差不多每次都赢,尽管如此他仍乐此不疲地找
我打球,大概是想找到那种别处无从寻觅的赢中国球员的感觉吧?

Freitag, Juni 24, 2005

良心自由高于执行命令

德国联邦国防军一名少校在2004年4月美英对伊拉克进行战争期间,拒绝参加一个
电脑程序的研发工作。他的看法是,这种程序不能排除被用于在伊拉克的战争行动
的可能性。而他视这场伊拉克战争为违反国际法的。后来这位少校被军事法庭判处
降级为上尉。少校和部队都不满这个判决,分别进入上诉。部队上诉的要求是把这
位少校开除出去。然而莱比锡的联邦行政法院现在判决这位军官的行动是合理的,
也就是说:良心自由原则上可以视为高于执行命令。法庭说,这位少校的良心决定
是令人信服的,“在这个具体情况下”,命令不能强行凌驾于良心自由之上。所以联
邦国防军不仅不能开除这个少校而且应该也必须把这位少校调任到其它岗位上去。

联想到希特勒纳粹时代,为什么全体德国人都应该为那场战争负责,原因很简单,
人不能昧着良心干那“伤天害理”的事,就算是执行命令也不行。

Donnerstag, Juni 23, 2005

夏天来了

六月二十一日是所谓的“夏天开始日”,当天本地的最高气温就达到三十六度,为今
年最热的一天。儿子的学校因此而提早放学(Hitzefrei)。

开了这么一个夏天的头,德国本周的日最高气温都在三十度以上。

现在商铺里空调多起来了,这是以前没有想象过家里要用的玩意儿。我们车里的空
调今年也已经用了好几次了,当时买车的时候还觉得是可有可无的东东,现在变得
不可或缺了。

Dienstag, Juni 21, 2005

采摘草莓

又到了德国草莓的季节,早些时候虽然也能吃到,但那都是远道而来的,虽然颜色
也是一样红得诱人,总是未经天然成熟,口味儿自然不能期许,甚至要搁些果糖。

德国草莓作为时鲜货,超市里的价格当然不菲!可您要是下到果农的草莓地里自己
个儿采摘,不仅能立时尝个够,而且还能以差不多是超市里一半的价格吃不了兜着走。

上周五下午一看天气凉爽,头儿又不在,赶紧打卡回家,携妻带儿直奔附近的一片
草莓地。到了那儿一看,不禁窃喜,因为今年果农开放自己采摘的节目似乎早于往
年,地里眼瞅着还没有经过大规模“掠夺”,草莓济济。。。慢着,也不能高兴得太
早!很多草莓这边看来红彤彤,那边瞟去还都是青生生。。。

采摘草莓首先要不怕烈日薰人,没一会儿太阳又重振雄威,脊背都被烤得兹兹冒
油,这才明白草莓也跟粮食一样,“粒粒皆辛苦”啊!采摘草莓也要能洞悉全盘,成
熟的草莓往往集成片,未下手之前,一定要远近前后仔细观察好,瞅准了地方弯腰
不迟。采摘草莓当然免不了弯腰磕头,然而俗话说得多好,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

不管花去多少劳动,我们每人最后都有了大约一公斤的收获,肚子也得了个半饱。。。

回家后用自己采摘来的草莓妻做了草莓蛋糕,草莓果酱。。。这是后话。

Montag, Juni 20, 2005

达赖喇嘛之西藏属于中国

达赖喇嘛作为宗教和公关大师是无容置疑的,问卷调查显示,当代西方青年的十大崇拜偶像中就有他。

达赖喇嘛现在言之凿凿,他为了西藏的未来愿意接受西藏属于中国的事实,这种表态实在拖泥带水,因为它多少有点暗示,西藏嘛,本来是不属于中国的。。。

达赖喇嘛心里想什么在下本不该猜测,很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

六月十六日达赖喇嘛在柏林向捷克前总统哈维尔颁"真理之光"奖。哈维尔凭什么得奖呢?西藏流亡政府外交部长嘎利(Lodi Gyari)在赞扬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时说了,他是世界上唯一有勇气把达赖喇嘛作为国家元首接待的总统!

原来如此!达赖喇嘛的鸿鹄之志其实是要当独立西藏的国家元首,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但是如果您还不信,那么看看根据达赖喇嘛他老人家的自传改拍的电影《Kundun》(《转世》)也该明白了。

堂堂正正的君子想什么都不该得到非议,但他应该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Mittwoch, Juni 15, 2005

很难相信他什么事儿都没犯

前天迈克·杰克逊被加州Santa Maria法庭裁定无罪,这个案子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折
腾了两年多了。

在去年九月迈克·杰克逊第一次承认他曾用钱收买了一些个想要指控他对儿童性侵
犯的人,要求是他们保持沉默。。。

这次眼看着迈克·杰克逊就要被绳之以法了,谁知道他真是比泥鳅还滑!可是目睹
他每每脸色苍白,神情沮丧,忐忑不安地出入法庭,谁又能相信他什么事儿都没犯?

Sonntag, Juni 12, 2005

肥胖公式

根据中央电视台新一期《实话实说》现场医学专家,人的正常体重[公斤]
男性应不超过:(身高[厘米]- 100)×(1 +10 %)
女性应不超过:(身高[厘米]- 110)×(1 +10 %)

努力吧!

上楚格峰(照片之六:独上险峰不胜寒)


foto 6 Posted by Hello

上楚格峰(照片之五:艾比湖清澈赛翡翠)


foto 5 Posted by Hello

上楚格峰(照片之四:慕尼黑屋前啤酒香)


foto 4 Posted by Hello

上楚格峰(照片之三:峰上任览群山小)


foto 3 Posted by Hello

上楚格峰(照片之二:峰上任览群山小)


foto 2 Posted by Hello

上楚格峰(照片之一:飞车直上楚格峰)


foto 1 Posted by Hello

上楚格峰

五月二十六日圣体节(Fronleichnam)我们和另外三个中国家庭相约去上楚格峰(Zugspitze)。顺便说一句,圣体节现在硕果仅存于德国巴 伐里亚(Bayern),巴符(Baden-Württemberg)等少数几个州,不是全国意义上的法定休假日。楚格峰属阿尔卑斯山脉,2964米高, 是德国最高山峰。

上楚格峰既可以从德国一侧艾比湖(Eibsee),也可以从奥地利一侧艾尔洼(Ehrwald)。因为妻若干年前从德国一侧艾比湖由齿轨火车转冰河索道上 去过,所以她建议这次从奥地利一侧艾尔洼乘坐缇洛尔索道缆车Tiroler Zugspitzbahn直上楚格峰(http://www.zugspitze.at)。

缇 洛尔索道营运公司的材料表明,这里最早的索道始建于1924年,目前运行的则建成于1991年。这条路线缆车行距为3600米,落差2950米,最快行 驶10米/秒。事实上选择从奥地利一侧上楚格峰是不错的主意,不光人少,停车宽裕不说,价钱也便宜,缆车行于楚格峰的阳面,更能饱览阿尔卑斯山脉一望无际 的全景。

楚格峰的美丽景色让任何语言描述逊色,还是让在下的照相机镜头来代为陈述。

照片之一:飞车直上楚格峰

照片之二之三:峰上任览群山小

照片之四:慕尼黑屋前啤酒香

照片之五:艾比湖清澈赛翡翠

照片之六:独上险峰不胜寒

(因为技术原因照片另行帖过)

Dienstag, Juni 07, 2005

只差烧香拜佛

妻随我到德国来,不单是丢掉她在上海令人羡慕的工作,而且在旅德若干年后患上
了过敏性鼻炎。特别是春暖花开之际,真是她苦不堪言之时!白天喷嚏一个接一个
打,晚上鼻塞地竟无法入睡。。。

最近妻得一秘方,曰,假过敏于某花某草,必刨其根,刮其皮,炖之于汤,每每饮
之,因无忧也!。。。说干就干,立马付诸行动,这倒符合她的性格。花园里觅蒲
公英于前,洗净、扒皮、抽根乎中,小火煎熬在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小钵淡黄色透明液体成也,妻自然奉若神水。

瞧她那喜滋滋的样子,我忍不住嬉之曰,“看起来下次就该烧香拜佛了!”

Samstag, Juni 04, 2005

与虎谋皮

多年以前读到上海《新民晚报》上一篇题为“与虎谋皮”的文章,颇有意味,如今作者和文章自然已无从寻起。。。

今天上网浏览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的网站:http://www.yuguangyuan.net ,看到他的一篇同名文章,不禁拍案,难道在下当时读到就是这一篇?于先生今年已经九十高龄,著作等身,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可不是坐拥书城的书虫子,而是“关心社会生活中许许多多问题”的思考者,近年来即便年事已高, 仍然“坐轮椅”而“走天下”。从1999年七月84岁生日那天起,他用了2年时间竟然开通了这个于光远网站!现在他只要不出家门,每天至少在电脑前工作 12个小时。。。念及于先生的刻苦,用功和执著,实在让我辈汗颜不止。

闲话休说,还是读读
于光远先生的文章吧!

"与虎谋皮" (作者:于光远)

本来有一个成语"与狐谋皮",意思是有人想要一件狐皮大衣,去找狐狸商量,它们之中有没有一只肯牺牲自己向他提供一张皮。狐狸们一听,所有的狐狸都逃跑 了。
这 个寓言告诉人们,要别人为自己作出牺牲,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不过狐狸是弱小的动物,他们的对策只能是逃走。去和狐狸商量这件事的人的损失仅仅是没有达 到目的。这个成语后来就演变为"与虎谋皮"。即在同老虎这样的对象商量要它们的皮的时候,老虎就对他不客气了。说不准这个人就被老虎吃了。不但老虎的皮没 得到,连自己生命,包括自己的皮都贡献给老虎这个谈判对象了。这个寓言给人的教育就更深了。
可爱的先生你太天真了。你不想一想皮对老虎有何等重要,老虎之为老虎不就是因为有他的那一口牙、四只爪子和那张皮吗?你一厢情愿的同老虎商量,问老虎要 它最要命的东西,你不失败那就反而奇怪了,你不想一想老虎是喜欢吃人的,你那样去同他讨论,不正好把自己往虎口里送吗?
可是这样的人直到现在还是不少的。

Freitag, Juni 03, 2005

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开始只知道93岁高龄且半身不遂的安东尼奥尼邀请王家卫,索德伯格合拍《爱神(Eros)》,并不知道他其实就是那位被童年的你我恨劲儿批判过的,拍摄了 纪录片《中国》的意大利大导演。

安东尼奥尼到中国来本来是中国政府的客人,因为看中他是一位左派的,反法西斯的艺术家。谁也未曾料到,他也是一个“顽固不化”的,缺乏政治嗅觉的艺术家。 他就这么着来了,对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没屑一顾,却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推上银幕。他还书卷气十足地写道:“在这个国家,人民曾长久地生活在极其不公正的封建统治之下。而今天,他们在努力建立一种新的公正。在西方人眼 中,这种公正看上去似乎是种普遍的、节衣缩食的贫穷,但这种贫穷决定了一种有骨气的生存可能性,使人变得祥和,比我们更富有人性,甚至接近我们的人文主义 理想:与自然相融,人际关系温和,用坚韧的创造力在这个相当贫瘠的土地上简单地解决财富分配问题。”。。。由此看来,安东尼奥尼的悲剧是从 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知识分子从来就被定义为具有独立思维,你不能既喜欢他们的某些言论和行为,同时又排斥他们的另一些。。。

 

德国神父在上海

据“德国之声”报道,上海市重庆路圣彼德教堂从去年八月起有了一位说德语的神
父,他是35岁来自科隆大主教区的鲍尔(Michael Bauer),服务的对象是在上海
生活的2000名左右德国天主教徒。

这件事之所以新鲜是因为中国有关部门现在允许外国宗教人员在中国的存在。很多
年前在下还在上海某大学就学和任教之时,学校里就有一位外教遭到解聘,原因是
他竟打着“外教”的幌子,行传教的“行径”。后来大家议论说,怪不得那小子天天在
学校食堂里吃饭,一顿不落,敢情人家是有“企图”的!

如今鲍尔是受天主教大会派遣,究实质和白求恩大夫无有迥异,但他得到的居留许
可并不是从事宗教工作,而是在一所大学注册学习。。。

所以,在中国,法律、政策和规定是一码事,实用起来又完全是另一码事。若得
“变通”,“不允许”的能允许,“允许”的也能不允许。这着实让一个正直的人不知道
该如何应对啊!

德国的儿童节

在中国今天是国际儿童节,旅德十年,没有听说过这里有什么儿童节。真的是这样吗?

1925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世界大会上,通过了保护儿童的日内瓦
公约,此后很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引入儿童节。但是儿童节究竟定在哪一天,却没有
达成共识。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采用六月一日,称它是国际儿童
节。其实联合国的建议是放在十一月二十日的,因为1959年和1989年的这一天分别
通过了儿童权益声明和公约,当然这一建议对成员国没有什么约束力。

在德国仍旧分为东,西的时代,东德庆祝的是六月一日“国际儿童节”,西德庆祝的
是九月二十日“世界儿童节”。名称既然不同,节日的传统当然也不同。东德的 “国
际儿童节”往往是孩子们一年一度最快乐的日子,他们十有八九能收到家长的祝福
和礼物,学校和社会团体也举行特别的庆祝活动,如组织郊游等。与此相反,西德
的“世界儿童节”不仅对孩子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而且在民众中的认知度也极
低,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节日。

随着两德的统一,正式的“儿童节”现在自然是只剩下九月二十日的这个了。但话要
说回来,这一安排是不被前东德地区的居民所接受的,家长们仍旧和孩子们一如既
往地庆祝六月一日“国际儿童节”,甚至那儿的官方也还是在六月一日搞庆祝活
动。。。这是笼统用“积重难返”难以解释的!